干细胞技术再迎利好!北京医保新政:符合这12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医保报销
POLICY
12项干细胞治疗适应证
纳入医保
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宣布扩大造血干细胞移植医保报销范围,新增覆盖12类适应证。市内医保参保人如果符合这些适应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费用可纳入医保报销。

一、背景依据

在《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费用报销试行办法》(京劳社医发〔2006〕176号)基础上,经专家论证,调整完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费用报销政策。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扩大基本医疗保险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范围,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需求。
三、涉及范围

各区医疗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有关定点医疗机构。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以及其他参照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执行的人员。
四、主要内容

共有三方面内容:
(一) 参保人员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二) 参保人员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符合以下适应证:
1. 急性白血病;
2. 慢性白血病;
3. 淋巴瘤;
4. 多发性骨髓瘤;
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嗜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9. 重型地中海贫血;
10. 重度骨髓型放射病;
11. 其他某些恶性肿瘤,具体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
12. 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具体为: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造血异常、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三) 造血干细胞源的取材费、运输费、供受双方的配型费及其它与供体有关的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五、执行时间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2024年11月6日起施行。
相关解读

这一政策首先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将能够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先进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由于高昂的治疗费用,许多患者只能望而却步,而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将极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这一治疗。特别是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每年在中国,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就有数万例需要干细胞移植。因此,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细胞治疗行业而言,这一政策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将促进细胞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随着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更多的医疗机构将愿意引进和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先进的细胞治疗技术,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同时,这也将促进细胞治疗相关药物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其次,这一政策还将推动细胞治疗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细胞治疗技术的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和支持,包括干细胞采集、储存、运输、配型等环节。随着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这些环节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干细胞采集和储存机构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而干细胞运输和配型等服务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此外,这一政策还将促进细胞治疗行业与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将愿意与细胞治疗企业开展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细胞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种合作与交流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机会,但仍有部分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如干细胞的取材费、运输费和配型费等。因此,建议患者和家属在接受治疗前提前了解所有可能的费用,并与医院沟通理赔相关事宜。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继续加大对细胞治疗行业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原文链接

